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艺术设计专业2023年招生录取有59人没有通过文化课自划线,2024年艺考“新政”实施后,文化课没有达到普通本科线的人数上涨至224人┅┅而这只是全国艺考录取文化课情况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是艺考改革后文化课成绩在艺术类专业录取中的比重有所增加,甚至能和专业课成绩平分秋色。另一方面,是校考生面临着文化课基础薄弱、备考时间分配不均、学习方法不当等诸多挑战。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时间,校考生究竟该如何兼顾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学习?精华艺考教学主任及艺考政策资深讲师沈欣在分析现状基础上给出相关建议。
艺考“新政”出台给校考生带来三方面影响
艺考“新政”实施后,给校考生备考择校带来不小影响,沈欣认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课成绩占比增加、校考范围和规模受到严格限制以及校考生文化课成绩需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三个方面。
首先,从文化课成绩占比增加上看,“新政”实施后文化课在艺考录取中的分量变重了,考生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文化课了。沈欣列举了2024年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数据,该校城市艺术设计专业计划面向全国招生280人,2023年录取至339名,说明有59人没有通过该专业文化课的自划线。而2024年则录取至504名,说明有224人文化课没有达到普通本科线。沈欣对此感慨道,“这一情况说明‘新政’后,普通本科线对于许多校考生而言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对于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同学,想通过校考后两至三个月时间提升至普本线并不容易。”
此外,“新政”还严格控制了校考的范围和规模。据沈欣介绍,《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办法》规定,“高校在艺术类统考成绩合格并达到校考要求的考生范围内,择优确定校考合格生源并发放校考专业合格证,且原则上不得超过校考专业招生计划数的4倍”,这样一来,校考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再有就是“新政”要求考生文化课的成绩也需要达到所在省(市、区)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而这无疑给校考生增加了一道门槛。
针对上述这些影响沈欣指出,校考生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课,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考试备考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毕竟它们在艺考文化课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除了应考需要,沈欣认为重视文化课还有助于提升美术校考生的综合素质,帮助拓宽艺术视野,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背景;此外也有助于提升美术校考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和创新,而扎实的文化课基础也能让美术校考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机会。
文化课成校考生录取“拦路虎”,症结何在?
现如今,文化课已成为“新政”后校考生录取的“拦路虎”,这背后究竟症结何在?沈欣从整体以及分学科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从整体上看,沈欣认为首要问题在于时间分配上,由于专业课的考试内容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导致文化课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难以充分掌握。其次是文化课和专业课在学科特点上有很大差异,文化课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而专业课则更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这使得校考生在转换学习状态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三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部分校考生在备考文化课时,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过于依赖死记硬背,忽视了理解和思考,或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导致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等,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四是心理压力较大,校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状态和效果。五是学科知识更新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各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对于一些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的考生来说这成为挑战。六是跨学科整合能力不足造成的,由于文化课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知识,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对于在这方面能力较弱的校考生而言,在解题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时会遇到困难。
分学科来看,语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阅读,但校考生可能由于时间紧张而无法充分投入。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强,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校考生可能由于基础薄弱而难以跟上进度。英语需要长期的词汇积累和语法学习,校考生可能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而学习效果不佳。对此沈欣强调指出,“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因为它们在艺考文化课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
校考生如何做好文化课的冲刺备考?
目前距离高考只剩下6个月的备战时间了,接下来的每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格外重要。对于如何做好最后的冲刺备考,沈欣认为首先要做好规划。“联考出分前,由于不确定联考成绩,有一部分学生会纠结是否参加校考,精华艺考的做法是通过12月文化分班考来了解此时学生文化课水平,结合美术专业课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等多方面的反馈,综合评估学生是否适合走校考之路。”在沈欣看来,一般情况下,有校考意愿且语数英三科有一定基础、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可以进入校考备考;反之,如有一项出现问题,则不适合参加校考。
对于校考生如何在最后有限时间里提升文化课成绩的问题,沈欣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沈欣指出,考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能得到充分复习;以精华的做法为例,2008年推出的《效率手册》将学生每一天的学习时间和安排落实到每小时,这样既让学习有目标、高效进行时间管理,也培养了学生每日复盘和反思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此外,要重视基础,先将教科书上的所有知识点过一遍,确保自己没有遗漏的知识点。
其次,学会提炼高频核心考点,强化主干知识。沈欣强调,不要盲目大范围记忆,而是要提炼考纲,罗列考试中常出现的高频核心考点,比如语文的必背文言文、诗词,英语的必背单词、语法,数学的必背公式等。另外就是搭建好知识框架,尤其要强化语数外三个科目,抓住文化课必考知识。在精华,学校为艺考生总结出高频考点以及适用于艺考生有效提升成绩的知识点汇总,并采取“研、讲、练、测、考、评”一体化举措,最大程度保证学习效果。
三是多做真题来练手。通过做真题可以了解考试的形式和难度,熟悉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掌握考试技巧和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还能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校考生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收集自己的错题,反复复习。据沈欣介绍,精华实行“师生同考”制度,老师也要像考生一样参加高三的四次大考,这样做不仅让老师把握考情、体验学生心理状态,也能让他们保持“手感”。
四是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沈欣建议,校考生可以向文化生借阅他们整理的复习资料,向老师请教复习方法。如有必要、条件也允许的话,还可以在校外寻找专业的补习机构,进行一对一辅导。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提高成绩。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以缓解学习压力”,沈欣还还分享了精华在心理调适方面的一些举措,比如每周制作一期十五分钟的视频《成长驿站》,选取与梦想、坚持、目标等主题相关的励志故事分享给学生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内驱力和执行力。除此在艺考生联考、校考的关键节点,《成长驿站》会详细介绍不同专业以及未来就业情况等,帮助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找到自己兴趣、树立人生目标,明确人生航向。
把“我做不到”变成“我充满期待” 心理专家支招缓解高考考生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