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北特产”有点危险,别轻易尝试

侠名

原标题:这个“东北特产”有点危险,别轻易尝试

这个“东北特产”有点危险,别轻易尝试
(图侵删)

不少小伙伴

对雪景都有憧憬

最近冰雪旅游又热了起来

冰雪大世界、冬季渔猎、雪国列车

很多游客爱在雪地里“整活儿”

“泼水成冰”也是其中一项

想象中的“泼水成冰”

是能“精装”一下朋友圈的这种

↓↓↓

但……实际上

“泼水成冰”不仅容易“翻车”

还有可能让你直达急诊

尝试“泼水成冰”

操作失误致烫伤

最近

一名游客在哈尔滨旅游时

模仿网上流行的“泼水成冰”

结果因操作失误

导致头部烫伤

当事人江女士表示之前在网上见过“泼水成冰”的景象,所以想尝试一下。然而,热水扬起的弧线不但没有瞬间成冰,还浇在其头部,导致二度烫伤。

事后她说,幸好自己是医护人员,懂得急救知识,拿雪冷敷了一两个小时,随后去诊所敷了烫伤膏。

因为“泼水成冰”而导致烫伤的,也不止江女士一人。

2023年2月,河南郑州的刘女士带着7岁半的儿子,到商场内的极地冰雪小镇体验“泼水成冰”。换上店方提供的衣服后,孩子拿着水向上一洒,热水直接灌入了后颈部。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后颈到背部部分被烫伤。

2023年11月,黑龙江牡丹江一女子去雪乡旅游时,想要体验一下“泼水成冰”,水烧开后直接拿起烧水壶就开始泼,不慎泼在其小腿和脚上,造成浅二度烫伤。当事人穆女士称,自己此前做过攻略,没想到会发生意外。当时去医务室,还看到好几个人也因玩这个有不同程度的烫伤。

“泼水成冰”是什么原理?

实际上,“泼水成冰”中的“冰”并不是水结成了冰,而是水形成水蒸气后,水蒸气在极端寒冷空气里凝结成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因冰晶颗粒小,一般是在几个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所以看起来是雾的效果。而与凉水相比,热水更易形成水蒸气。

因此,有网友分享攻略,称想要“泼水成冰”挑战成功,如果气温不够低,那水温就要高。但是,用热水挑战“泼水成冰”,存在烫伤风险,请勿轻易尝试。

万一烫伤了怎么办?

烧烫伤的分度国际上通常采用三度四分法,将其分为I度烧烫伤,浅II度烧烫伤,深II度烧烫伤,III度烧烫伤。

I度烧烫伤:疼痛明显,无水疱,皮肤发红;

II度烧烫伤:水疱形成,局部湿润,疼痛;

III度烧烫伤:局部干燥,皮肤褪色,无疼痛。

当发生I、II度烧烫伤时,切勿慌张,可按照急救五字诀“冲-脱-泡-盖-送”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烧烫伤对人体的危害。

急救“五字诀”烧烫伤后的2小时内是黄金急救时间。学会科学处置,千万别用牙膏、酱油等涂抹在烫伤皮肤处。

图源:央视新闻

勇闯冰雪天地!

需要注意点啥?

铁的味道,不用知道冰天雪地里千万别不信邪,非要尝尝铁柱子的味道,舌头被粘住,撕扯不下来可是痛不欲生。

冰溜子“出没”请小心积雪白天融化,夜晚结冰,易使屋檐、外墙出现冰溜子,走路时请远离挂着冰溜子的建筑物。

野冰不要随便滑体验冰上乐趣一定要到正规冰场,有些野冰看起来冻上了,但其实厚度不够暗藏危机。

“泼水成冰”需要极寒低温

体验时务必小心烫伤

@所有准备奔赴

冰雪世界的游客们

跟风打卡,理智为妙

旅途期间,安全为要

来源:央视网

北约:若成员国击落俄导弹 将对北约产生影响

澳大利亚拟立法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

公交车上竟然卖冰镇饮料了?网友呼吁:全国推广!

乌称扎波罗热市遭俄军袭击 已致6死22伤

美联储主席暗示将降息 国际油价盘中一度显著上涨

布克谈逆转快船:把这场比赛当作蓝图 再遇到困难可遵循这种模式

人工关节集采两年来 全国共使用集采人工关节超111万套

(新春走基层)“钉”在林场38年的老张:用心护卫这片山林

修复南洞庭湖生态 亚行“贷”出1.5亿美元

春节档电影预售票房破纪录 文化消费活力迸发

突发!俄罗斯遭袭,击落113架乌克兰无人机

福建省加快新材料推广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个“东北特产”有点危险,别轻易尝试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烈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