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颜值”与“价值” 贵州加大对赤水河生态修复治理力度

小编

中新网贵阳11月5日电 (周燕玲)“刚进行完赤水河的鱼类资源监测工作,每天能打捞到二三十斤鱼,其中不乏长江鲟、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监测情况来看,赤水河鱼类物种多样性稳步提升,部分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图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赤水河贵州段进行鱼类资源监测工作。(受访者供图)

  2024年10月以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到赤水河进行监测。每到一个监测点,他们会小心地把鱼打捞起来,仔细地做监测,包括鱼类的种类、数量以及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在笔记本上做好相关记录后,再把鱼放回河里。

  流经云贵川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没有修建大坝、维持着自然流态的大型一级支流,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生态河”“美酒河”之美誉。

图为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境内的赤水河。中新网记者瞿宏伦 摄

  过去,由于过度捕捞、小水电过度开发及酱香白酒产业迅猛发展,赤水河流域面临生态退化、河水污染、鱼类减少等问题。2019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先后指出赤水河流域(重点仁怀市)存在“白酒产业无序发展、河道溪沟污染严重”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020年9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赤水河流域现场调研,指出存在“小水电过度开发导致赤水河支流生境碎片化和部分小水电生态环保措施未落实问题”。

  作为鱼类研究者,刘飞介绍,赤水河是众多产漂流性卵鱼类的重要产卵场,这些小水电不仅阻隔鱼类洄游通道,而且造成坝下江段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干涸,鱼类适宜栖息地和产卵场大幅压缩,部分种类因此而濒危,有必要对这些支流的小水电进行清理整改。

  2021年以来,贵州省级财政累计下达6.94亿元省级补助资金用于支持赤水河流域小水电退出工作,计划在2024年底前总共退出195座赤水河流域的小水电站。目前已退出190座,剩余5座小水电站正在有序拆除。

  在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产业综合治理方面,贵州持续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清理退出白酒企业632家、填埋窖池8551个;聚焦白酒生产废水“跑、冒、滴、漏”问题,制定出台《贵州省酱香白酒产业污染防治规范》《仁怀市酱香白酒产业污染治理规范(试行)》,完成改造提升995家;通过实施“四改”,酒企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超80%,每生产1吨酒减少用水超20吨。

  经过整治,贵州省仁怀市白酒生产企业(作坊)数量由整治前的1925家减至868家,产值过亿元酒企从22家增至32家,规模以上工业白酒总产值从582.35亿元增至1039.62亿元,年均增长33.61%。赤水河(遵义段)干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恢复至40多种,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目前赤水河贵州段每年能采集到的鱼类有120余种,鳗鲡、胭脂鱼、红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鱼类重新在赤水河出现。”刘飞说,通过对赤水河的治理,这里的鱼类资源正逐步恢复,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种群结构、鱼类资源量、繁殖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

  从2008年第一次与赤水河相遇至今,刘飞见证了赤水河的改变,赤水河也见证了他的成长。于他而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像一场场及时雨,及时曝光了赤水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是一柄利剑,通过对典型问题的从严处理,有效震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截至2024年10月底,由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的172项整改任务,贵州已完成167项、完成率达97.1%;群众信访举报共8473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历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贵州的90个问题,已完成81个,完成率达90%,其余问题正在按时序推进中。(完)

制作虚假动态人脸识别视频获利10万余元,获刑同时还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西藏自治区主会场活动 在鲁日拉观景台举办

新疆北部降雪增强 江淮江南等地有大雾

织密建强组织体系 打通组织体系建设的“全段工程”

复旦大学将推至少100门AI领域课程

广东省封开县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江西今明天阴雨在线升温乏力 后天开启回暖模式

伤病退散!威少左手骨折退出今日比赛

美国纽约州解雇2000多名罢工后未返回工作岗位的狱警

山东省黄岛区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热“梗”无穷商机无限

范埃特维尔特获环广西自行车赛总冠军

提升“颜值”与“价值” 贵州加大对赤水河生态修复治理力度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烈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