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选择留下做一盏明灯

侠名

  农加贵在落松地小学给孩子们上课。

他选择留下做一盏明灯
(图侵删)

  彭奕凯摄(新华社发)

">

  农加贵在落松地小学给孩子们上课。  彭奕凯摄(新华社发)

  农加贵和学生们在落松地小学操场上合影。

  彭奕凯摄(新华社发)

">

  农加贵和学生们在落松地小学操场上合影。  彭奕凯摄(新华社发)

  1986年,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的大山深处,20岁的农加贵被面前“麻风村”的景象惊讶到说不出话来——土坯房漏风漏雨,12个孩子挤在借来的卫生室里,孩子的父母因疾病肢体残缺,却用近乎哀求的眼神望着他这位年轻教师。面对传染病的危险,他有那么一瞬间想转身离开,却被内心的声音一把拉住:“这些孩子怎么办?”

  孩子们目光中的纯真、无助和渴望,让农加贵毅然选择留下,成为这里的小学教师。没有黑板,他找来木板涂墨;没有课本,他四处借旧书;没有粉笔,他用石灰块写字。面对六个年级的课业压力,他一个人讲课、备课,从早晨工作到深夜,像陀螺一样连轴转,只为让这些别人眼中“另类”的孩子能读完小学。

  1992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填报家庭住址时,农加贵颤抖着写下“麻风村”的新名字“落松地”——取自当地花生的别名,寓意“果实虽丑,内心香甜”。当12名孩子以远超录取线的成绩考入县城中学时,招考老师惊叹:“落松地的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农加贵攥着成绩单,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知道,光芒终于刺破了山间的阴霾。

  此后的日子里,农加贵不仅是落松地小学的教师,还是炊事员、电器维修员、扫盲班讲师,村里人有困难都会想到他。他曾因为“麻风村”教师的身份,遭人嫌弃、被人误解,但他坚持初心、不曾放弃。

  如今,落松地小学也有了新面貌,土坯房变成了现代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成了医生、教师、警察……2023年,农加贵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将边疆教育的呼声带到北京。

  现在,年近花甲的农加贵仍站在落松地小学的讲台上。他说:“我愿做一盏不灭的灯。”这盏灯,温暖了深山,照亮了未来。

  (据新华社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发布冰雹橙色预警

口腔溃疡、牙痛上火、眼睛干涩……9种情况身体自带“良药”!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学术会议在长沙举行

庄浪全力守好群众“养老钱”

广东省龙川县发布森林火险橙色预警

国庆假期前5日青海湖景区接待游客8万人次 单日突破2.4万人次

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报告3例疟疾死亡病例

行政赔偿三十年:实体程序并重 保障基本人权 促进依法行政

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免签政策延长至明年底 外交部介绍→

英国暂停向以色列发放部分武器出口许可证

大规模校园枪击案发生后 瑞典政府拟修法限枪

印度一航班受炸弹威胁 新加坡空军护送降落

他选择留下做一盏明灯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烈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