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鲍科言在成人礼上朗诵诗歌。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月22日,鲍科言在成人礼上朗诵诗歌,母亲张菊芬(左)在台下看着。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月22日,鲍科言(左)在成人礼上切蛋糕。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月22日,鲍科言(右)在成人礼上分蛋糕。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月22日,鲍科言在劳动合同上签字。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月22日,鲍科言(左)在快递驿站帮居民查找快递。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月22日,鲍科言在快递驿站将快递整理上架。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月22日,鲍科言在家中帮母亲做饭。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月22日,鲍科言和母亲张菊芬在家中翻看相册。
1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少年鲍科言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鲍科言幼时因病成为心智障碍者,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习职业技能。成人礼上,他收到了特殊的成年礼物——一份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宁波市“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由一名唐氏儿童的母亲创办,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康复、托养、技能培训及就业等服务,目前有学员90余人,于202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入首批协议管理的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