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河口通道项目打造工地上的聚智阵地

❤

■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三亚河口通道项目打造工地上的聚智阵地
(图侵删)

6月14日,三亚河口通道项目现场施工火热。距离工地不足10米处,一方小小的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

推开门,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十余张摆放整齐的椅子映入眼帘。右侧,科技感十足的多媒体显示屏滚动播放着信息,左侧蓝白色的展示板上,一一罗列了工作室成员、工作室制度等。工作室的“宝贝”——砾砂、粉质黏土、细砂、珊瑚碎屑等施工中获取的地质材料,被妥帖安置在角落的大柜子里。

这间建在施工一线的“刘冰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令海南日报记者有些好奇:刘冰是谁?为什么要在这组建一个工作室?三亚河口通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卫凯微微一笑,就此解释道:“刘冰是项目的负责人,也是我们公认的技术‘大拿’,平时有问题,大伙都会找他请教。”

原来,虽然三亚河口通道项目总长度只有3.118公里,但涵盖了明挖、暗挖等多种地下施工工艺,尤其是下穿河口段,采用管幕结构+冻结工艺,属于国内外首创,也是三亚首个水下隧道工程,施工中可参考的经验不多。此外,项目多在地下施工,建设中要克服地质软硬不均、结构形式多样、周边环境复杂等问题,对施工工艺、工法的要求更为严苛。

随着施工的推进,项目遇到的难题更为复杂多样,原有的“一对一”探讨已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为了提高效率,大家提议办个工作室,集合各方的智慧,解决施工一线遇到的“疑难杂症”。

今年1月,“刘冰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由此,在机器的轰鸣声之外,增添了更多讨论的声音,工作室的椅子也随之增加,从最初的几把,增加到了十几把。

“一开始只是我们内部人员参与讨论,后来我们也邀请国内顶管、冷冻等方面的专家及高校教授一同参加研讨。”卫凯坦言,建设方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专家学者能给予他们目前较为欠缺的理论知识,高校教授则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仿生模型,以信息化、数字化方式指导施工,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三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留下值得推广借鉴、原创性的专业技术成果。”

从最开始的一周一次会议,到后来遇到难题就“碰头”,大家在会上提出的点子越来越多,项目的进展也愈加顺利。

“比如此前困扰我们许久的,如何解决组合顶管机接收止水和冻结管打设精度控制等问题,我们通过一次次讨论,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为后续组合顶管及冻结施工提供了保障。”卫凯透露,通过此项技术创新,项目有效减少了钢管内切割焊接的工程量,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更有保障。

如今,已有10余个技术难题通过会议及试验验证得到了解决,措施更加完善了,安全更有保障了,效率也高了,大家的干劲更为充沛。当前,项目也即将迎来重要节点,关键线路下穿河口隧道段逐步向主体结构施工转换。

作为工作室的领头人,刘冰表示,接下来,项目将继续以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激发更多职工的创新热情,共同推动项目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如今,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大家争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比学赶超’氛围浓厚。”中铁二十局三亚河口通道项目党支部书记杨阳满怀憧憬,“相信保持这样‘冲’的劲头,我们争取在今年完成40%左右的工程进度,力争在2026年实现通车。”

(海南日报三亚6月15日电)

辽宁省连山区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以总理称没有美支持以军也将地面进攻拉法

青海下达2亿元支持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发布雷暴大风黄色预警

傅园慧晒旅程结束回家plog 背景板上写着“我在长白山很想你”

请安全驾驶!长沙这些路段有结冰

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周国平:深圳具备先行者品格 读书月就是深圳的创新

山西石楼:黄河岸边“青岛村”的劳务输出故事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发布冰雹橙色预警

青海海东:193.52亿元厚植绿色发展金融根基

安徽187家零部件企业亮相世界级汽配展 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崛起

金耳进入最佳采摘期 菌农收获“金色希望”

三亚河口通道项目打造工地上的聚智阵地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烈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