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约山海⑤】高速路来了,岫云村未来还有这些新规划

始于浙江经验
开创乡村振兴探路先河
植根巴蜀大地
奏响天府粮仓奋进凯歌
山乡巨变的锦绣画卷中
他们是领路人 奋斗者
城乡融合的时代问答里
他们是思考人 对话者
山海“乡”聚,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4年全国两会,四川新闻网携手浙江在线,联动川浙两省14位村支书全国人大代表。跨越2000公里的时空距离,听代表们畅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经验,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3月5日讯(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从成都出发上高速,3个多小时后从白驿收费站出口驶出,沿着县道126再开五分钟,就看到了白驿镇岫云村大门。今年1月28日,绵苍巴高速的高速路口开通以后,这个曾经交通不便的村庄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新机遇。
2014年,岫云村成功脱贫。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认为,要致富就要跳出传统的农业思维,转换为“以购代捐”的商业思维。他便将目光放在了“土特产”上,并以村名“岫云村”为招牌,在成都市高新区开设了四川省第一家扶贫体验餐厅。先后推出了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等特色产品,还设有网上销售渠道,定向供应部分超市。
李君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摄
以“岫云村”三字为金字招牌,从岫云村走出来的“土特产”们,经由一道道乡野美食,向外传递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同时也是乡村向外探索的奋进故事。
绵苍巴高速设在白驿镇上的高速路口在今年1月28号通车,成都往返村里便只需约3个小时。通车后,李君带领乡亲们在农旅融合方面发力。
白驿高速路口
“之前我们把村里的东西弄到城里去,但现在最重要是想办法把城里的人吸引到村里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城乡融合的闭环。”李君想到,组织消费额度过万的餐厅老客户们免费游岫云村,以此带动村子的乡村旅游发展。“我们已经约好了几位顾客在四月份去村上体验,3-5天,包吃包住。顾客能现场看到我们土生土长的特产,体验到村子里的风土人情,自然更愿意在餐厅消费、带亲朋好友来旅游。”
“去年,我们村还建成了农产品加工厂、建材加工厂,还成立了酒业公司,开发了我们岫云村自己品牌的系列酒。‘岫云村的酒,好喝不上头。’的广告牌子就立在苍溪高速入口旁。”李君自豪地说,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传统农业、初级农产品,还要实现更大的附加值。
岫云村食品加工流通中心
建成工厂,对村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解决就业。目前厂子给村民们提供了约40个就业岗位,做一些灌腊肉香肠、工厂清洁一类的基础性工作。“乡村振兴的核心还是要有产业,大家能够在家门口挣到钱,就能够留住人。”李君表示,“像村民老陈经常说的,以前在城里每年挣六七万,回来也是一样的收入。但村里的物价、开支自然都会低一些,还能天天和家里人在一起,幸福感自然就提升了不少。”
李君的目标不止于此,在他看来,村子里的水利工程、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还需朝着“宜居”两字继续前进。“今年过年期间村子里返乡的人多了起来,也确实热闹。但人一多,手机信号也变得断断续续。很多村民给我反映,过年抢红包‘信号限制了手速’。并且枯水期的冬季,回来的人又特别多,用水的矛盾就特别突出。”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君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大农村小型水利和安全饮水投入的建议,希望借此能不断缩小农村基础设施“硬差距”。
“因为很多村上是分散式供水的,老百姓自己挖的水井,这样供水的水质比较硬,矿物质比较多,安全性、健康性是得不到保障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该将以城镇为中心的中大型供水站辐射到村一级。”李君表示,“让城里人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农民也都能享受到。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下一步乡村振兴发力的一个重点。”
岫云村现貌
(部分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总策划:戴璐岭
记者:许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