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中国传统节气芒种的当天,素有“滇西粮仓”美誉的保山坝子,一幅以稻田为纸、水稻为笔的“稻田画”正在徐徐展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工插秧场景已逐渐被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所取代,成为这个时节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图侵删)
记者在青华海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田野上看到,3名农机手熟练地操作着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依次滑落,均匀整齐地植入水田里,田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不一会儿,在插秧机的作业下,一块块农田逐渐变得绿意盎然,稻田如同铺开的绿色地毯,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
“今年,我们规划了30亩土地进行大棚育秧,在满足基地水稻种植的同时,以订单育秧的方式辐射周边州市、县区及乡镇,有来自大理、施甸、丙麻等地的农业合作社、相关种植机构进行订购。”保山市远乡谷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基地种植水稻1119亩,采用机械插秧的方式进行播种,品种以青华稻香、青禾味道、稷穗甄米为主,预计6月中旬播种结束。
2022年,该公司按照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公司+品牌+基地”模式,规划启动了“青华海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高标准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据悉,2018年9月,保山市紧紧抓住沪滇帮扶和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的契机,成立了保山市远乡谷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19年1月21日,在上海市闵行区发布“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个涵盖农业全品类、全链条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云南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烈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