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文博)南宋女画家妙笔生“花”成就“双寿之作”

❤

中新社长春1月19日电 题:南宋女画家妙笔生“花”成就“双寿之作”

(寻味中华|文博)南宋女画家妙笔生“花”成就“双寿之作”
(图侵删)

  中新社记者 郭佳

  七百多年前,宋理宗的皇后谢道清生日时收到一份“花之祝福”,历经王朝更迭流传至今。

  这份生日礼物便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百花图》卷。2024年,该画重新展出,先后亮相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电视台,其明丽的色彩、精美的画工和丰富的寓意让人印象深刻。

《百花图》卷局部,从左至右分别绘制蜀葵、望仙花、兰。(吉林省博物院供图)

  《百花图》卷是一幅横长3米多的绢本绘画,绘制有寿春花、长春花、望仙花、荷花、兰花、黄蜀葵等11种花卉,以及祥云、山水、灵芝等6段祥瑞景物,画中还配有21首诗。

  吉林省博物院陈列设计部副主任张磊介绍,“百花”并不是真的绘有一百种花,这里泛指许多种花。宋人崇尚风雅,喜欢给花草赋予各种雅号,比如,寿春花就是桔梗花,望仙花就是虞美人。

  该画相邻花卉呈“八”字构图,简约而隽永。张磊介绍,该画以折枝法绘制,即只绘出部分花枝,不求详尽展现全貌,但宋人也讲究“格物致知”,因而大家能直观地看到,画者对花和叶的形态把握得非常准确。

《百花图》卷所绘的第一枝花是寿春花。(吉林省博物院供图)

  作诗贺寿是古人祝寿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至宋朝更为盛行,宋词中仅寿词就有2000多首。

  作为皇帝赐予皇后的寿礼,该画也不例外。每段绘画旁边都用精美小楷题写了诗文,如“玉容不老春长在,岁岁花前醉寿卮”“颜色四时长不老,蓬莱风景属仙家”等。“看来‘永远十八岁’的祝福是自古就有的。”张磊说。

  该画“选品”不落窠臼,常见的海棠花、水仙花、牡丹花等都未入画,反而是一些较为冷僻的花卉,如寿春花、望仙花、阇提花、胡蜀葵等,受到画者的青睐,表现出其独树一帜的个性。

  张磊介绍,南宋有浓厚的博物学氛围,中国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正是这个时期编撰的,而该画中的寿春花、望仙花、阇提花在博物学类书中仅见于《全芳备祖》。

  张磊认为,正是该画的种种巧思才使其被历代藏家所青睐。到了明代,该画又被三城王朱芝垝赠送给了唐成王朱弥鍗的王妃贺寿,因此该画也被誉为“双寿之作”。

左下角“山”字少一笔,乃杨婕妤避兄之讳。(吉林省博物院供图)

  《百花图》卷格外受到推崇,还因它是中国现存文献记载最早的一件女画家作品,画卷题跋中“杨婕妤画也”似乎明示了作者,但杨婕妤究竟何许人也,学界尚有争议。

  据收藏家张伯驹考证,杨婕妤便是杨妹子,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宁宗的皇后。

  张磊介绍,杨皇后出身寒微,无兄弟姐妹,背后没有靠山,因此认大臣杨次山为兄。“我们在《百花图》卷中看到的‘山’字,其实是少一笔的,这正是杨皇后为了避兄之讳的缘故。”张磊说。

  张磊认为,杨妹子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百花图》卷虽然未达到北宋工笔画登峰造极的程度,但艺术造诣也很高,因此才能被乾隆皇帝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并列为精品,加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三枚印章。

  张伯驹曾说:“余所藏晋唐宋元名迹尽归公家,此卷欲自娱,以娱老景。”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钱进表示,先生虽如此说,但在吉林省博物院(原吉林省博物馆)主持工作期间,他想要编印藏画集而内无宋画时,便慷慨割爱,将其让与博物馆。

  由此,《百花图》卷不再深隐宫廷内府,不再隶属任何藏家,这卷穿越时间长河的遗世之作,终于走进大众视野。“正是张伯驹先生的慷慨无私,今人才能一睹《百花图》卷的容颜。”钱进如是说。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总统会谈 双方签署边界协议

中秋小长假期间过海流程有这些调整→

新华全媒+丨可爱的乡村——“亿元村”的初夏图景

Shams:猛龙和英格拉姆达成了一份3年1.2亿的续约合同

2023年全国专任教师1891.78万人 比上年增加11.42万人

欢声笑语暖山城 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走进重庆

深圳残疾人自驾体验活动启航 金秋时节开启无障碍之旅

郑州一洗浴中心多人中毒?涉事门店暂停营业,郑东新区:部分人员已康复出院

国庆假期银川铁路部门运送旅客93.27万人次

非遗之美在校园绽放

中国金花汤千慧遗憾无缘广网女双决赛

南方较强降雨区域南压 江南等地冷暖转换明显

(寻味中华|文博)南宋女画家妙笔生“花”成就“双寿之作”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烈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