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联合发布公报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恢复向好

小编

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四部门联合发布公报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恢复向好
(图侵删)

《公报》显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恢复。2023年长江干流监测点位单位捕捞量均值为2.1千克,比2022年上升16.7%;重要支流监测点位单位捕捞量均值为2.3千克,比2022年上升64.3%。重要区域性指标中,长江中游监利断面四大家鱼卵苗资源量为59.8亿粒(尾),是禁渔前2020年的4.4倍;长江下游刀鲚单位捕捞量为30.6千克,是禁渔前2020年的7.3倍。

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2023年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227种,比2022年增加34种;监测到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比2022年增加3种,新监测到滇池金线鲃、细鳞裂腹鱼和四川白甲鱼。

栖息生境总体稳定。2023年长江干支流水质评价总体为优,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8.5%,采砂和航道整治等涉渔工程增量开发强度有所下降,但存量规模依然较大。

综合研判,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稳中有升。2023年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较差”(共6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一般、较差、差、无鱼),相较于禁渔前的“无鱼”等级,提升了2个等级;重要支流中赤水河继续为“良”,岷江从2022年的“差”提升1个等级至“较差”。

《公报》也指出,受监测到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种类数仍相对较少、部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水生野生动物数量偏少,少数江段水体连通性较差、岸线硬化度较高等因素制约,相关水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偏低。中华鲟连续7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鲟20多年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江豚数量刚刚止跌回升,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各地,压实地方政府禁渔主体责任,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保持执法高压严管态势,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强化重要栖息地修复,加强外来物种防治,多措并举保护修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记者邱海峰)

(人民日报海外版)

金鹰卡通被湖南交警授牌为“湖南省少儿安全教育基地”

青海省乌兰县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正式发布

选准名优特,闯出大市场

全球首次 大疆无人机完成珠峰6000米海拔物资运输

菲律宾发生一起车祸 致4人死亡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中国首个援外地质公园项目在坦桑尼亚举行奠基仪式

销量“猛增”!东方美学再出圈!这类产品,直接卖断货!你拥有了吗?

巴西东北部发生船只倾覆事故 至少2人遇难

英超双红会利物浦2-2曼联

未来十天,四轮强降雨!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下到7月

四部门联合发布公报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恢复向好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烈日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